1.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目的、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是( )。
A.学校 B.企业
C.机关 D.社区
2.劳动分工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产物是( ) 。
A.人的全面发展 B.人的片面发展
C.人的均衡发展 D.人的差异发展
3.孟母三迁择邻,妙在“选择”,这种选择体现了教育孩子的( )。
A.主体性 B.方向性
C.灵活性 D.主导性
4.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古已有之,早在两千多年前,我国的孔子就曾主张( )。
A.不耻下问 B.学而不厌
C.有教无类 D.敏而好学
5.提出教学的“高难度原则”“高速度原则”的教育家是( )。
A.赞科夫 B.裴斯泰洛奇
C.布鲁纳 D.夸美纽斯
解析:
1.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,在特定
的教育场所,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,使他们的身心朝着
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。
2.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,劳动分工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
的对立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,他指出了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必将要求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
动的对立和各种职业的固定分工,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。
3.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教育要具有选择性和主导性,孟母三迁而择邻,妙在“选择”。这种选择,
体现了母亲教育子女的主导性。
4.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,主张“有教无类”,在孔门三千弟子中,既
有拥有很大权力和财富的贵族子弟,也有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;既有商贾之人,也有劳动者,
甚至有人还曾经为盗者。
5.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中只传授知识、技能和技巧的旧模式,把
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,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。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,逐步形成了
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“教学原则”: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;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
原则;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;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;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
的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