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:
(1)教育目的概念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
(2)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,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
2.教育目的的功能:
(1)导向功能
(2)调控功能
(3)评价功能
(4)激励功能
3.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:
(1)国家教育目的
(2)培养目标
(3)课程目标
(4)教学目标
4.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:
(1)特定的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背景
(2)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
(3)人们的教育思想
5.教育目的的理论:
(1)无目的论:代表人物:杜威,主张“教育即生活”的无目的教育理论。
(2)个人本位论:代表人物:卢梭、福禄贝尔、裴斯泰洛齐等,主张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、本能需要出发,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高度的发展。
(3)社会本位论:代表人物:赫尔巴特、涂尔干、孔德等;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个人本性出发, 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,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。
(4)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:代表人物:马克思;马克思主义认为,社会需要与人的 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,教育目的必须体现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。
6.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:
(1)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
(2)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:德育、智育、美育、体育、劳动技术教育
1.素质教育的概念及特征:
(1)素质教育的概念
(2)素质教育的本质
(3)素质教育的特征:教育对象的全体性、教育内容的基础性、教育空间的开放性、教育目标的全面性、 教育价值的多元化。
2.素质教育的任务:
(1)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
(2)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
(3)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。